浸信會簡史

上帝彰顯出祂拯救世人大能的作為,藉著順從基督大使命的信徒,聖靈在教會運行中,誠如『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,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。但願他在教會中,並在基督耶穌裡,得著榮耀,直到世世代代,永永遠遠。阿們!』(弗三20-21)


壹、浸信會沿革

一、浸會教會的起源 — 從英國到荷蘭

「浸會」顧名思義就是由信而受浸的信徒,遵照新約聖經的教訓所組成的教會。浸信會為十七世紀平信徒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。他們虔誠遵守聖經真理,注重信徒內在重生得救的經歷。這些信心的英雄們卻為真道受盡逼迫,但他們始終堅守真道信仰,並用自己的生命、鮮血來見證,並以神蹟奇事證實自己所傳揚的真道。這些無名英雄及無數的殉道者,卻為日後的教會奠定美好的根基,對日後的教會貢獻至鉅。

浸信會究竟從何處開始?何時開始?這個問題並不易回答。侯理樂博士說:「浸信會的歷史起源於十七世紀的英國。當十六世紀後半葉與十七世紀初葉,有許多信徒對於當時英國國教的腐化及信徒靈性的景況十分不滿,認為教會徒俱外表的形式,而毫無內在屬靈的生命,認為應該大肆改革,這些人被稱為清教徒。又有一些人認為英國國教積習已深已經無法改革,不如另起爐灶。於是,他們被稱為分離教派。」

1608年,一群被稱為分離教派,不容於英國國教長老會之信徒,以約翰.史密斯為首為逃避逼迫而遠赴荷蘭。1609年,他們在阿姆斯特丹根據新約聖經的教訓成立教會。由於他們接受亞米紐斯主義 (註一) ,相信基督的替贖乃為所有的人預備,於是被稱為普通浸信會。以後,有10~12人在海威茲(Thomas Helwys)領導下回到英國,在本國見證基督,第一間英格蘭浸信會乃告誕生。

 

二、浸信會教會的歷史

這些基督徒極其熱心,研讀聖經渴慕上帝的話語,立志明白聖經以及聖經所啟示的真理。他們開始認真考慮到浸禮的問題,究竟怎樣的人才給他們施浸呢?他們中間有些人相信,只有相信基督的人才能受浸、加入教會。並且依照聖經原意,以浸禮代替洗禮,或點水禮,並為歸信的國教徒重新施浸。因此他們被稱為重浸派,「浸信會」亦由此開始。

侯理樂博士又指出:「1638年,在一間獨立公理會內展開的浸禮討論,萌生了浸信宗的另一支。」實際上,這間公理會也出於約翰.史密斯的分離派。他們在研究聖經時發現,聖經沒有提到嬰兒浸禮,認為有必要成立新的教會,以強調信徒的浸禮。於是在1638年,第一間特殊浸信會成立。他們名謂「特殊」,是由於採取加爾文觀點 (註二) ,認為基督的替贖是特別為得救的人所預備。

 

三、浸信會從英國登上新大陸

1620年9月16日,五月花號從普利茅斯出發,單獨完成了為期66日的航程。1620年11月11日,五月花號靠岸於鱈魚角。美國浸信會的歷史,開始於初期移民時期,歷經逼迫而終於得勝。它的歷史可分成三個時期。第一時期與移民史第一期相同,他們忠心的為真理作見證。第二時期是領土擴張時期。其特徵是宣教活動的空前發展 (1776年~1845年) 。第三時期自美西戰爭至今,可稱為佈道和發育時期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以美國浸信會開創的國外宣教工作特別蒙上帝的祝福,正如聖經所說「有施散的,卻更增添;有吝惜過度的,反致窮乏。」對外宣教反而建立自己,堅固自己的教會。

 

貳、中華浸信會簡史

一、浸信會來中華

在大陸時期的浸信會,主要的差會有美南浸信會、美北浸信會、瑞典浸信會和英國浸禮會。美北浸信會以嶺東 (廣東的汕頭、潮州一帶) 及華東 (浙江的杭州、寧波、紹興、金華一帶) 為主。瑞典浸信會以山東膠縣等地為主。英國浸禮會以山東、山西、陝西等地為主。其中範圍最大的是美南浸信會,那時來華的浸會宣教士除了叔未士牧師夫婦 ( Mr. & Mrs. John Lewis Shuck) ,較具名聲的有:羅孝全牧師 (Rev. Issachar j. Roberts) 、晏馬太牧師夫婦 (Mr. & Mrs. Matthew Tyson Yates) 、紀好弼牧師 (Dr. Roswell H. Graves) 、海雅西牧師 (Rev. J. B. Hartwell) 、慕拉第小姐 ( Miss Lottie Moon ) 、陸德恩牧師 ( Rev. Wesley Willingham Lawton) 、施愛理牧師 ( Dr. W. Eugene Sallee ) 等等,共有華南、華中、華北、華內、東北、邊疆地區等傳道區。

1836年9月17日,美南浸信會宣教士叔未士牧師 (Rev. John Lewis Shuck) 至澳門。9月26日抵達廣州,開始了美南浸信會在華傳道。開始以血,以汗、以性命來播撒福音的種子,澆灌、孕育了那一代以至於世世代代的中華浸信會信徒。一百七十年來,數以千百計的美南浸信會宣教勇士們回應上帝的呼召,有攜家帶眷者,有隻身前往者,離別家鄉親人奔向遙遠的中國。有終老中國、客死漢土者,亦有喪命於旅次者,他們前仆後繼,不畏艱難,披荊斬棘的堅忍精神,無非是因為主的愛激動催逼了他們。 (註三)

 

二、浸信會來台灣   

1936年(民國25年)10月,浸信會在華百週年紀念在廣州舉行,曾經提倡邊疆佈道運動。1937年(民國26年)7月,浸信會全國少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山東黃縣舉行,曾經講述邊疆工作的重要,當時受感而成為此偉大使命而獻身者,有廿一位。

台灣光復,鑒於傳福音的急需,1948年(民國37年)「全國浸會邊疆佈道委員會」於六月差派楊美齋牧師來台考察。美南浸信會又差派明俊德教士 ( Miss Bertha Smith ) 蒙上帝引導自山東經上海,10月19日自上海飛抵台北來台灣開工。11月第一屆全國浸聯會在上海揭幕,會中將邊疆佈道委員會改為邊外佈道部,並推舉楊美齋牧師為台灣區幹事。11月27日張佩信弟兄與王伯武弟兄乘太平輪亦由上海抵台,協助明教士開荒傳道。12月26日晚在明教士中山北路家中開始第一次主日晚禮拜。

楊美齋牧師自上海參加全國浸聯會大會以後,於1949年(民國38年)2月2日攜眷返台,租妥仁愛路二段廿五巷 (後經道路整編為杭州南路一段77巷29號現址) 。遂於4月10日正式舉行開堂,8月28日正式成立台灣第一所浸信教會,名為「基督教中華浸信會」 (即今日之浸信會仁愛堂) 並舉行主日早晚禮拜。自此開始了台灣浸信會史上的新紀元。

浸信會在台灣於1948年至1953年的六年間,將縱貫公路線上的台北、高雄、板橋、基隆、台中、嘉義和台南等六個主要城市作為佈道工作開展的中心根據地。

其開拓進度,1949年8月28日在台北市設立浸信會仁愛堂。1951年2月18日在高雄市設立高雄浸信會。1951年7月1日在台北縣設立板橋浸信會。1951年10月28日在基隆市設立基隆浸信會。1952年5月14日在台中市設立台中浸信會。1952年6月21日在嘉義市設立嘉義浸會。1953年3月1日在台南市設立台南浸信會。浸信會重視大使命,以這六個城市作為基地,從1948年至2018年這七十年間,積極展開拓植堂會為主得人的事工,現在共有235間教會及佈道所,主日崇拜人數23,196位。

美南浸信會1948年至1962年間,由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轉到台灣服事滿五年的宣教士有18位教士,8對夫婦,從1954年至1981年奉差派到台灣服事滿五年的宣教士有12位教士46對夫婦。 (註四) 美南浸信會台灣差會的宣教士直接參與在全臺各地方教會,以各種方式完全的委身協助教會成長,在台灣浸信會教會成立初期成為極重要支持動力,並陸續在台灣浸信會各地方教會發展中成為重要的同工給予幫助。

從80年代進入90年代,台灣經濟快速成長,媒體開放,政治氣氛及言論強調自由並自主性愈漸高漲,此趨勢也直接帶來眾「教會」的轉型。浸信會強調地方教會的神主、獨立和自治之精神,「聯會」之功能乃促進眾教會間聯絡與合作,關懷與互助,促進與見證教會在社區發揮光和鹽的功能與角色。美南浸信會已於1990年將其在台的事業機構完全轉交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經營管理,承擔經營管理及經濟上的責任。美南浸信會的宣教士也因美南浸信會國外傳道部宣教策略的調整,有其團隊獨自服事計畫。顯然的,進入21世紀,浸信會在台福音事工已脫離過去倚靠差會的心理,並且建立能散發本土性文化色彩的福音信息,地方教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特色的傳福音及建造教會的模式,教會也嚐試在融入於社區營造之中為主得人。

 

三、浸信會聯會組織的形成

1、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

若無地方教會則無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之存在,浸信教會既為獨立自主的地方教會,地方教會個別發展的歷史,也不等於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的歷史。因此,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的角色僅是扮演促成眾教會凝聚的推手,當各地方教會有積極合一的意願,聯會的功能始能發揮,在服務眾教會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歷史。

因著由北到南拓植教會紛紛成立,中華浸聯會成立於1954年。聯會是在不影響地方浸信教會「神主、自立、民治」的原則下, 強化教會教育、訓練、聖樂、青年、兒童、宣教佈道等事工;結合眾教會弟兄姊妹為弟兄部、婦女部,群策群力,作成各樣善工 (註五) 。

臺灣的浸信會教會,首先在1954年成立「臺灣省浸信會聯會」,1968年第十五屆年會改名為「臺灣浸信會聯會」1972年第十九屆年會又更改為現在的名稱:「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」。浸信會自1948年開始在台灣推展福音事工迄今70年,教會174間,佈道所61間,總計235間,主日崇拜人數23,196位 (依2018年統計),每間地方浸信教會都是獨立自主的,也只有一位元首基督,絕對沒有一種總會性的組織能操縱教會。然而浸信教會的信仰,按照聖經的教訓,彼此合作。所有浸信會教會的工作,也都在這個合作的基礎上進行。 (註六)

2、地區聯會 (由地方浸信會組成)

浸信教會的「神主、獨立、自治」的原則下,在事工彼此合作的基礎上組成的。每年舉行會員大會一次,彙集各教會工作報告,共同討論研究推動本區內各項聖工。並推選執行委員會,執行大會的決議案,以利推動聖工。

(1) 中華基督教浸信會台灣高屏區區聯會

1984年5月6日高屏區區聯會假和平浸信會成立,第一屆主席陳義憲牧師,副主席藍凱瑞牧師。 (本組織成立不久,結束運作多年)

(2)   中華基督教浸信會台灣南區聯會

中華基督教浸信會台灣南區聯會2003年11月23日成立,並在高雄市基督教浸信會舉行會員大會,由蔡澄振牧師擔任籌備會議主席,會中通過會章及推選第一屆事工推行委員會職員同工十一人。

南區聯會由台南市 (原台南縣市) 、高雄市 (原高雄縣市) 、屏東縣市、澎湖縣,與會章所列信仰相同之浸信會教會 (含佈道所) 及無母會佈道所,本於「神主」、「獨立」、「自治」之原則下,因共同異象及負擔自願組成。目前加入之會員教會已有二十六間。

南區聯會成立的目的為加強南區眾浸信教會之事工,資源及支援共享連結,以禱告及行動落實肢體教會間之合一,教育、訓練及福音外展事工之人力、財力、恩賜資源整合,並與各地區聯會在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中團契,均平互助,資源分享,在全國聯會中合作,以完成基督大使命。

南區聯會舉辦過運動會、長青旅遊、教會聯誼會、青年高峰會、教會財務電腦化講習、詩歌觀摩會、牧者退修會等等,發揮凝聚地區教會的功能。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