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異象 |
整合社福資源,鼓勵教會關懷社區
| 目標 |
1.培養教會社服人才。
2.提升教會社服觀念及品質。
3.強化教會對社區急難救助及重大災難救助的參與。
| 策略 |
1.培訓教會青年投入社服事奉。
2.推廣福音與社服的概念。
3.建立重大災難救助體系。
4.推動教會參與社區長者雙福事工。
| 事工分享 |
聯會社會服務部在在2025年規劃安排了以下四個工作:
一、【教練會談】\主責同工:浸信會新人堂王維真牧師:
(一)目標:是在協助教會牧養與傳道人自我照顧的領域,主要工作重點是為了支持傳道人或教會領袖的心理健康、靈性成長與事奉平衡而設計的。
(二)活動宗旨:提供傳道人一個安全、保密、有支持性的對話平台,協助他們處理事奉上的壓力、情緒困擾、靈性低潮、夫妻關係、親子教育與生命議題等。
(三)系統架構:
1. 對象:
(1)傳道人、牧師、神學生、全職事奉者
(2)可延伸至傳道同工的配偶或家人
2. 進行方式:
(1)一對一教練會談(Coaching)
(2)心理支持性會談(非治療性質)
(3)小組同行與分享(例如每月一次)
(4)緊急心靈危機轉介(如需要心理師)
3. 教練角色:
(1)訓練合格的心靈教練、資深牧者、輔導志工
(2)具備保密與聆聽技巧
(3)有經驗處理牧會壓力與靈命陪伴
4. 會談內容主題:
(1)事奉倦怠與壓力管理
(2)靈性低潮與呼召更新
(3)家庭與人際衝突處理
(4)自我價值與成就焦慮
(5)孤單、失落、被誤解經驗
5. 會談安排:
(1)一次60分鐘,依需求每月1次或每季1次
(2)可線上或面談
※完整保密(除非有自殺、自傷等緊急危機)。
二、 【惜食計畫】\主責同工:萬芳浸信會連祈生牧師&鄭聖惠牧師:
(一)計畫宗旨:
透過聖經的教導、信仰生活的實踐行動與靈性反思,培養對食物的尊重、對資源的珍惜,以及對貧弱者的關懷,實踐聖經中「忠心管家」的生活態度。
(二) 行動規劃:
1、惜食教育:
(1)分享重點:糧食的浪費、飢餓現況、信仰與消費
(2)適合在主日學、小組或兒童主日學或是教會退修會或是營會中舉辦
(3)可播放相關影片
2、「惜食行動」:
(1)鼓勵用餐時取量適當、不剩食
(2)拍照完成者分享到教會小組或教會的社群。
3、分享食物箱
(1)設置「分享冰箱/食物架」於教會或社區角落
(2)教會弟兄姊妹可將多餘或即期仍可食用的物品
4、關懷送餐行動
將過多食物、愛心便當整理後分送給:
(1)獨居長輩
(2)經濟弱勢家庭或肢體
(3)教會年長肢體
三、【靈性關懷師】\主責同工:浮洲浸信會王大偉牧師:
「靈性關懷師」是一個近年逐漸受到教會與醫療、社福領域重視的重要角色。這個職位融合了信仰陪伴、心理支持、心靈照顧,尤其對象多為正在經歷痛苦、疾病、喪失、迷惘等生命轉折的人。
(一) 建立關懷團隊制度:
(1)組成一組靈性關懷志工師資群(可先培訓5~10位)
(2)分工探訪、電話關懷、陪談、代禱、陪伴安寧病人
(二) 推行靈性關懷訓練課程
(1)基礎課程(8~12小時):靈性關懷、傾聽技巧、信仰危機陪伴
(2)進階課程:臨終關懷、哀傷輔導、創傷後靈修
(3)可邀請醫院靈性關懷師或牧者、基督徒心理師擔任講師
(三) 導入認證或差派制度
(1)課程結束後舉辦「靈性關懷師差派禮」
(2)可頒發教會或機構認證書
(3)定期回訓與督導,維持關懷品質
四、【聯合詩班\樂齡、樂活、樂學習】\主責同工:萬芳浸信會鄭聖惠牧師:
藉著唱歌、律動、解放心情,並結合多元音樂藝術方案設計,達到身、心、腦動來舒壓,從各種活動過程中達到防止老化、防失智,幫助腦力激盪,手眼協調,身體靈活度的操練,達到身心健康的樂齡生活。
我們支持由浸信會發起的跨教會聯合詩班,聚集來自新北與台北各地教會的長輩們,透過詩歌、律動、遊戲與手工等多元活動,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在歡樂中放鬆心情,享受音樂帶來的療癒與連結。
每週四,詩班在懷寧街浸信會固定聚會,場面總是熱鬧又溫馨。無論是高亢的合唱、細膩的獨唱,還是輕快的律動遊戲與創意手作,長輩們在這裡不僅唱出對神的讚美,也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,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情誼。
這不僅僅是一個詩班,更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屬靈家園。在這裡,每一位長輩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在音樂與歡笑中體會生命的美好與希望。
活動特色:
1、降低或延緩中高齡失智機率、活躍身心健康的多元快樂學習音樂課。
2、不需會看譜、不用會樂器、快樂學習。
聯會社服部邀請北市萬芳浸信會鄭聖惠牧師,透過其專業暨多年的服事經驗,我們期待為北部眾教會的長者們,提供一個讓長者舒活筋骨的時間,歡迎各教會的牧者帶你們的長者一起來樂活、樂學習,也歡迎想多一點瞭解的牧者同工們親臨現場觀摩學習。
活動時間:星期四\午兩點~三點半。
活動地點:北市懷寧浸信會。
